有幸也是有缘,沿着丝绸之路西行到敦煌去。江南的小桥流水渐行渐远,漫漫黄沙,茫茫戈壁,一路沉默地伴在你左右,没有了江南的莺莺燕燕、温言软语,倒像是一声声深深的叹息,穿越时间与空间的距离隐隐传来。从榆林窟到莫高窟,从东窟到西窟,伫立苍茫,滋味万千。精美的壁画、雕塑与千年前的虔诚与慈悲一起被岁月尘封,千年的黄沙掩住了多少风流,却没有掩住这瑰丽珍宝的光芒。它是举世无双的民族民间艺术宝库,也是全人类稀有的文化珍藏。它默默地等待着你,召唤着你。
漫漫的旅途中,除了谈得来的旅伴,最好有几本薄册子陪伴左右,枕畔消磨,随手翻翻,惬意不过。手边恰好刚拿到了一套“敦煌故事”,颇能打发旅程的几分寂寥,《敦煌孝道故事》、《敦煌智慧故事》、《敦煌佛教故事》、《敦煌传奇故事》,由长期致力于敦煌文献学研究的学者黄征先生主编。这套小书分册讲述敦煌文献中出现的一些故事,孝敬长者、高僧修道、佛本行故事、古人嬉笑噱骂以及历史上脍炙人口的传奇人物的故事,如李陵蒙冤、昭君出塞、孟姜女等故事。内容通俗,文字浅近,读来十分流畅。
敦煌学在很多人看起来是高不可攀、不得亲近的,应该是一些专家学者兀兀经年、皓首穷经地研究才是。这样下去,敦煌学会真的成为一门“绝”学,孤绝之学、与一般人的断绝之学。其实,敦煌学是一门有关历史、政治、经济、宗教、民族、文学、艺术、美学、美术史、中西文化交流等多方面的交叉学科,丰富多彩的敦煌文化是活生生的、充满尘世色彩的俗文化,充满了生活气息。在敦煌文化中,最容易被感知、被震撼的是丰富的壁画和彩塑,而其重要组成部分———敦煌遗书往往就容易被人们忽略了。一来是因为普通游客和读者难以得见丰富精彩的敦煌卷子,二来敦煌文献、敦煌文化普及的薄弱有不可推却的责任。
文字是续接文化的脉络,是文化的骨骼化石,我们可以听它们讲述古人的故事,感知他们的生活与情感,所思与所想。编者在前言中说得好:“敦煌是中国文化的宝藏,是全人类的同心结,我们不仅要研究它,而且要把它的精华加以普及,让更多的人了解敦煌,从敦煌文化中获得启迪和教益。”这也可以看作是他为了普及敦煌文化所发的一个宏愿吧。志在普及,功在千秋,中国是敦煌的故乡,是敦煌学的故乡,理应成为敦煌文化普及的胜地。
“志在普及”是这套书最突出的特色,每本三四个印张的小册子,封面采用敦煌壁画,印刷精美,风格统一,定价最高的也不超过10元钱。“我们编译的原则,凡是原文情节连贯紧凑、文字没有残损的,就采用翻译成现代汉语的方法进行;如果原文情节较差,议论文字较多或节引佛经之类,以及有残损残缺的,我们就采用改编加翻译的方法进行。总之,要尽量让现代人读得懂,觉得有故事的魅力。”黄征先生长期深潜于敦煌文献的整理与研究中,有《敦煌变文校注》、《敦煌愿文集》等厚重的专著行世。长期的文献积累和整理经验,为这套小册子的可信度提供了保障,如今来作普及本,自然驾轻就熟。没有了晦涩拗口的行文,读来清新可喜,有些章节幽默诙谐,颇能惹你掩卷一笑。如果能将敦煌卷子的原文也附于故事之后,能够比照而读,可能会更便于读者领略其中的滋味,更原汁原味一点吧。
但愿敦煌文化这颗久藏大漠人未识的明珠,能如翩翩旧时王谢堂前燕,飞入寻常百姓家。
(《以敦煌孝道故事》、《敦煌智慧故事》、《敦煌佛教故事》、《敦煌传奇故事》,浙江大学出版社2000年4月第一版,分册定价)